有没有收到老百姓头上?
若不是收到了老百姓的身上,整个江浙又岂会有着那么多的百姓写下万言书?
若不是收到了老百姓的身上,身为文坛领袖,正人君子的文人们,又为何会挺身而出抨击朝政?
若不是收到了老百姓的身上,天下那么多的百姓,又怎会流离失所,无依无靠?
而如今的大明朝,可不就是各种苛捐杂税堆积成山,让天下百姓,苦不堪言么?
商税?
朝廷偌大产业,文武百官都是行内翘楚,又为何不能给朝廷赚到钱,朝廷为什么要搞出来商税等等的税务,让百姓多一层负担?
矿税?
矿工们千辛万苦在矿山里冒着极大的生命危险开采出来的矿山,朝廷为何要直接从中收走收益?朝廷对矿山做了什么吗?
“陛下!您富有天下,可是为何要放任太监弄出无数的苛捐杂税,来与民争利呢?”
“陛下,您觉得这应该吗?”
“陛下,难道您不觉得,这是赤果的与民争利吗?”
万历二十五年才多少?不过四十八万两而已!
可是这个税收带来的作用是什么呢?
可是下放到其他地方,像是南京,像是江浙,这些地方的商税,就靠着老魏太监派下去的那些人马能干啥?
啥都干不成!
而在这种情况下,想要完成上边给的任务,可不就只能拼了老命压榨寻常百姓和那些小商人了么?
征税太监再能,也只是负责人,他手底下总得有着一帮子去执行的人,而这帮子去执行的人,敲起棒子来可不会手软,兴许大手一挥,就要收百的税!
二个则是负责征收的这些人,他们大多是没有薪酬的,这也就导致他们想要从中鱼肉,来的实在是太简单,毕竟报上去的数字怎么写,还不是他们说了算?
可是为啥老魏太监去收商业税,东林党的反应会那么激烈呢?
因为啊,这四百八十万两中,本该有四百四十万两,是东林党背后的金主资本们的!
一个徐阶家里就有着近三十万亩地,可徐阶会是个例吗?整个大明才多少亩地?
他们兼并起来,哪有什么后起之秀起势的资格?
“你可知道,徐家有着多大的产业吗?”
“徐家,有着近三十万亩地,其中大多数都是良田,你可知道,这些土地,都是哪来的吗?”
如果不是国朝的税赋太重,百姓好好的为啥不要自家的良田,非要依附豪门大族去当奴仆,当佃户?
朱由校嘴角一挑道:“那么想来夏允彝你应该是不知道,徐家和海瑞之间的那些恩恩怨怨的吧?”
徐孚远虽然是朱由校同样想用的人,可是徐家,也是朱由校想抄的家!